繁体版 简体版
199TXT > 军事 > 海南1939 > 第二百八十九章一个国家

海南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华侨代表团实情,是怕吓着人家,先亲眼看一看,多少有个心理准备,再揭晓答案,可能接受起来会好一些。

毕竟海南原来是个什么样子,这些人多少都知道一些。

第二天,照例安排参观,陈嘉庚提出要到工厂看一看,这是要考察海南的工业实力呀,于是,省委决定把参观地点放到了海钢集团下辖的第一钢铁厂。

“诸位,你们看到的这个500立方高炉啊,是今年5月份刚刚投产的,经过试运行,目前已经达到了连续生产的要求,按照利用系数4来计算,一天的生铁产量是2000吨左右。”

有心人一算,好家伙,一年产量70多万吨,排名东南亚第一。

放眼全球,也是能排得上号。1

众人的叹息之语还没有出口,就被接下来的话给生生憋了回去。

“当然了,这只是个乡镇企业的水平,还难以摆上台面,我们新的钢铁基地正在加紧施工中,届时将达到350万吨的年产量,同时省内钢铁总产量突破500万吨,勉强达到支援国内抗战的需求。”

钢铁是一个国家硬实力的最直观体现,听到500万吨这个数量,就能想到它在世界上的位置,排名前列。

殊不知,这点产能放到2019年,也就是个乡镇企业的水平,没准还要被国家以落后产能加以淘汰。

500万吨生铁啊,陈嘉庚双眼都在放光,有了这个产量,可以直接与全球第一的强国大英帝国掰掰腕子了。

在东南亚,生铁是殖民者控制得最严的一类商品,价格比起公价要高出三成之多,英、法、荷兰殖民者十分默契地禁止华人从事钢铁生产,只准他们经营橡胶园、田地等产业,就连贸易量也受到了限制,就是害怕华人会以此为武器反抗。

站在灼热的高炉前,闻着刺鼻的味道,他们反而兴致盎然,看着一炉炉火红的铁水流出,顺着导槽一路向前,每当这个时候,工人们都会激动不已。

陈嘉庚注意到,带领他们的是一个老师傅,年龄只怕与他差不多大,车间主任告诉他,这位老师傅其实早就退休了,因为热爱这项工作,主动要求参加生产建设,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青人,毫无保留。

他等到一个工作的间隙,拉住那位老师傅,问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。

“张师傅,共产党给了你多少工钱?”

张红旗愣了一下,竖起一根手指。

“十块?”

对方摇摇头。

“一百块?”

对方还是摇摇头。

“难道有一千块吗?”

陈嘉庚见他还是摇头,有些不高兴了:“你要是不愿意,可以不回答我。”

张红旗平静地揭晓答案。

“是一个国家。”

“何解?”

众人都围上来,想听听这位老师傅的说法,就连车间主任也竖起了耳朵,张红旗不慌不忙地说道。

“你们有没有试过,当家作主的感觉?我们的党,给了我们一个新华夏,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,是这个国家的主人,那个时候,我们一心一意建设自己的国家,不在乎报酬,不计较时间,任劳任怨,无怨无悔,你们从来没有过吧。”

陈嘉庚等人怔住了,一个自己的国家。

一直以来,南洋的华侨都把华夏当成自己的祖国,在外打工寄钱回乡,让妻儿有个好生活,是他们背井离乡跨越重洋来到异地的原始动力。

然而,殖民地不是他们的国家,华夏呢?

好像也不是。

他们只是飘泊在异乡的孤魂野鬼。

张红旗带着下班的工人走了,嘴里唱着一首简单,但是催人奋进的歌。

“咱们工人有力量,嘿,咱们工人有力量。”

“每天每日工作忙,嘿,每天每日工作忙

盖成了高楼大厦

修起了铁路煤矿

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”

车间主任有些尴尬地陪着笑,一众侨领面色各异,内心五味杂陈。

在此期间,王胜一直等在外面,并没有陪他们进去,陈嘉庚出来之后,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。

“老朽有个不情之请。”

他的请求很快上报省委,徐养浩正向于铮、张浩他们汇报。

“在山东建采矿基地和选矿厂,以青岛为输送码头,维持一条近海海运线的计划,我们认为目前是最可行的,山东的禹城-齐河矿区有着储量不低的富铁矿藏,我们认为啊,现在对内陆矿藏资源的采集,要以保护环境为主,能不挖的就不要挖了,能少挖的就少挖,留给子孙一个天然的青山绿水。”

张浩有些稀奇,工业还能这么玩?

“我不明白,不在国内挖,我们的原材料怎么来?”

于铮向他解释:“我们周围的那些国家,有着比我们条件更好,更优质的矿产资源,安南的煤、荷印的铜、铝土、石油、大马的橡胶、澳州的铁,你看,这些地方距离近,运输也便利,加工成本低,价格上更有竞争力,实际上,我国的钢铁企业,未来也是外购之路,国内的资源开发量越来越少了,还不如从一开始就这样干,只进行小部分资源的勘探和开发,把当前急需的这段时间顶过去。”

他指指山东地图:“山东的原有资源,只做有限开发,集中在淄博、禹城、齐河一线,胶东地区,原则上除了招远金矿,其余的也不做工业化开采的准备,将来我们拿下了东北,就连大庆油田也要封存起来,留给子孙后代啊。”

张浩有些明白了,说倒底还是一个在东南亚掀起革命高潮的问题。

正说着,王胜的报告就来了,放下电话,于铮微笑着说道。

“陈老想和我们谈谈,看来是时候了,张主任,你代表中央,就请你出面吧。”

张浩当仁不让:“我看可以,这个事情越早谈越好。”

于铮没有那么乐观:“希望他们能转得过弯来呀。”

11939年生铁产量:美国3232.1万吨,德国1747.8万吨,苏联1452.0万吨,英国810.8万吨,法国737.6万吨,日本330.9万吨,比利时305.9万吨,卢森堡183.8万吨,印度178.7万吨,捷克斯洛伐克167.5万吨(1938),澳大利亚112.2万吨,中国107.1万吨(含东北),意大利100.5万吨,波兰88.0万吨(1938),加拿大84.5万吨,瑞典69.1万吨,奥地利55.1万吨(1938),西班牙47.3万吨,匈牙利40.9万吨,南非30.0万吨,朝鲜29.7万吨,荷兰28.4万吨,挪威19.1万吨,巴西16.0万吨,罗马尼亚11.9万吨,南斯拉夫11.3万吨,墨西哥9.9万吨,芬兰2.9万吨,土耳其1.3万吨。

第二百九十章华夏的未来

有人满意,有人不满意。

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杨树铭就很生气。

“四个月了,全省都在奋力追赶,只有我们原地踏步,什么成果也没弄出来,拿得还是专家的待遇,惭愧呀,同志们,做为海南省硕果仅存的航天工业种子,组织上对我们抱有很大的期望,现在的太空一尘不染,能不能抢下全球第一发,这是个历史性的光荣任务啊。”

“主任,放卫星,不是“放卫星”啊。”

一个年青的研究员说道,他一拍桌子。

“哟,还学会玩梗了,咱们放卫星那会儿,你连个受精卵都不是,跟我玩梗。”

“哎,说归说,不带人身攻击的啊。”

“主任,你连梗都知道啊。”

场面有些失控,主任有些无奈:“平时就叫你们,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,就兴你们上网装大拿啊。”

“说说呗,主任平时上哪啊,学习强国?还是南方周末。”

“就是,说说呗。”

“那当然是”

杨树铭惊觉上了他们的当,气愤不已:“好小子,差点让你们歪楼了,说回来。”

“咱们不一样啊,什么基础都没有,白手起家造火箭、造卫星,怎么可能?”

“白,白得过1970年吗?”

杨树铭一个个指过去:“造不出北斗,东方红行不行,搞不了胖五,长一行不行?国家65年立项,70年火箭就上了天,比起他们,你们没有基础,那什么叫有基础,把火箭运来,卫星运来,你们只要照图纸装一遍,按下点火就可以了,是不是?那样的话,我tm要你们干什么?”

“呀,主任,不好讲粗话的喔。”

“迟早要被你们这帮小子给气死。”

杨树铭恨铁不成钢地说道:“干啥啥不行,和我吵架第一名。”

哄堂大笑,这是一个年青的团队,平均年龄算上51岁的杨树铭都不到28,学历最低硕士,双料博士都有好几个,留学归来的占到了一半以上,和他们交流,老杨也是操碎了心,一般不说大话套话,尽量做到平易近人,为了跟上年轻人的思维,他也是拼了。

平易归平易,他也有发火的时候,下面的人当然知道,真把老杨惹火了,日子可不好过,如今实行的配给制,表现决定待遇,谁也不会跟待遇过不去不是。

吵归吵,工作还要推进,这四个月他们也不是什么都没做,在全省范围内寻找人才、装备,整合现有资源,以基地为中心组建海南航天工业集团,他们就是第一批种子。

工业设计是一方面,人才培养也是一方面,海大没有相关专业,他们一边搞科研一边还要教学,工作量实际上并不小,杨树铭发火之余也是明白的。

“同志们,不要好高婺远,先从最基础的搞起,耐高温合金,海南材料学院的教授牵头在搞,火箭发动机,海重发动机研究部门有专门的小组,燃料,这是我们的强项,我们的基地,现在不仅仅是一个发射场,也应该成为一个生产制造部门,从设计到生产全都要抓起来,多好的基础啊,在这种情况下,抢不到第一发,我老杨死不瞑目!”

杨树铭举手握拳,慨然说道:“同志们哪,你们的手上,掌握着华夏的未来!”

之前发言的年青研究员起身,振臂高呼:“为了让老杨瞑目。”

“努力奋斗。”

“永攀高峰!”

全场齐呼,杨树铭翻了个白眼,得,管他什么理由,达到目地就行。

省委小会议室,陈嘉庚等人也在讨论未来。

南洋华侨的未来。

“陈老先生,久仰大名啊,我党一向敬佩各位在祖国危难之际出手相助,从1931年918事变开始,南洋华侨就踊跃捐款捐物,甚至送自己的子弟上战场,他们英勇顽强血洒长空,谱写了壮丽的诗篇,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啊。”

“惭愧惭愧。”

陈嘉庚等人与张浩、王胜和其他人一一握手,分宾主落座。

他们注意到,这是一张圆桌,少了一点对峙,多了一份亲切,细节啊。

张浩接下来介绍了自己,听到他是共产国际代表,陈嘉庚马上感受到了重视,谁不知道,苏联的那些头头脑脑才是共运的指导者,包括南洋各地的党组织,也都是在人家的组织下成立的。

“失敬失敬,张代表,贵党对我南洋华侨,有什么要求,请只管提。”

张浩摇摇头:“华侨做得够多了,现在应该是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一下了。”

正戏来了,陈嘉庚、李铁民、周献瑞、陈六使等侨领都是凝精会神。

“请指教。”

张浩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指教谈不上,我们可以共同商讨一下。”

出人意料的是,他并没有马上开始长篇大论,而是让一名工作人员,在桌子上摆弄了一下机器。

“簌”

一道白光打在灰色的幕布上,出现一付彩色的画面,众人惊讶地看到,画面的中心,是他们刚刚看到的东西。

繁忙的港口、漂亮的高楼、车水马龙的街道、衣冠楚楚的华人、琳琅满目的市场、发达的科技

“这是贵国的另一个城市吗?”

面对他们的疑问,张浩笑了笑。

“别着急,继续看下去。”

镜头一转,小巷、旧式的建筑、老字号的馆子、汉字的招牌、熟悉的街坊

“这不是牛车水吗?”

当镜头转到一幢三层中西结合小洋楼的时候,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站起身。

因为那就是“南侨总会”的总部所在地。

怡和轩!

陈嘉庚不明所以: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

“看到了吗,这里就是新加坡。”

张浩用划重点的语气说道。

“80年后的新加坡。”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